Sunday, August 26, 2007

週日短記 (歷史文學)

先有14歲女狀元, 再來一個9歲大學生, 一時間整個社會就"資優兒童" 的狀況鬧得熱鬨鬨. 這亦証明了“求學不是求分數"這說話在本港毫不適用. 求學, 不單是求分數, 還要"快人一步, 理相達到", 那才是為港人接受的正途, 更和數千年的科舉考試文化, 延綿連接起來. 科舉對我國中古及近代歷史的影響十分深遠, 值得細味. 收收現轉載一篇醉貓網的科舉文章, 以饕各位看官. :)

----
科考名人堂:百歲老人考試也瘋狂

自隋朝科舉建制後,經過千餘年的運行,科舉已成為一部結構精細複雜的制度機器,其整體運作設想之周延已達至相當驚人的地步。科舉是普通知識分子獲取政治特權、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的最佳乃至唯一渠道,對士子的利誘力非常大,科舉選拔出來的各級官員一般都對朝廷忠心不二,從而使封建統治機器運行達千年之久。千年之間關於科舉的話題不斷,科舉造就了一個個“明星”,也造成了一個個悲喜故事。

  第一名狀元

  唐高祖李淵武德四年(622)朝廷命考功員外郎申世寧主持貢舉,取進士四名,第一名叫孫伏伽。這是中國科舉史上第一名狀元。

  隋朝末年,孫伏伽便涉足官場,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,幾經升遷,至隋煬帝末年,成為京畿萬年縣(今陜西西安)的法曹,負責審理刑獄,督捕姦盜,查辦贓賂。武德四年,孫伏伽已是頗受李淵器重的官員了。這年十二月舉行的科舉考試,孫伏伽在角逐的30名舉子中名列第一,成為了有名可考的第一個狀元。孫伏伽後來擔任過御史、諫議大夫,大理寺卿、,陜州刺史等職務,死於唐高宗顯慶三年(658)。

  最年輕的狀元

  丁顯(1368~1398),福建建陽人,明洪武十八年狀元,時年十七歲。不知是否因為太過年輕,人們對這位少年狀元看來有點看低,有記載就認為他的高中純屬偶然。

  據說,明洪武十八年,明太祖朱元璋在殿試前夕,夢見宮中有一巨大的釘子釘綴著幾縷白絲。幾日後,朱元璋審閱考卷,突然發現一赴試者名叫“丁顯”,這姓名恰與夢中那巨大的釘子相符。儘管丁顯的考績平平,朱元璋仍大筆一揮,點了丁顯的頭名狀元。

  科舉歷經千百年,酸溜溜的文人總不在少數,因為“名字偶然合乎君主心意而高中狀元”的故事一個接一個。順治十六年的徐文元,乾隆五十四年的胡長齡,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的王壽彭,光緒三十年三月(1904年4月)甲辰恩科會試的劉春霖,都是這種情況。

  最後一名科舉狀元

  清光緒三十年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。直隸考生劉春霖在殿試中名列第十,考生朱汝珍名居第一。但因慈禧太后忌恨珍妃而見“珍”不樂,劉春霖之名有“春雨降臨”之意,當時正值大旱,舉國上下求雨心切,慈禧太后便大筆一圈,使劉春霖成了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名狀元。

  當然,因為名字而失掉本該到手的的功名的,也不在少數。大明永樂二十一年秋闈的孫日恭(日恭為暴,仁君不取),同治七年的王國鈞(亡國之君,非祥瑞之兆,不取),光緒三十年的朱汝珍(朱、珍二字老佛爺不喜歡,屈居第二),其中最慘的要數湖北武昌的范鳴瓊了。

   清道光年間,湖北武昌的范鳴瓊,殿試已列一甲前十名,唱名時,北音讀“范”為“萬”,讀“瓊”為“窮”,高唱范鳴瓊為“萬民窮”,道光蹙眉,諭將此卷移置三甲,乃點中書。當降甲時,道光曰:四海困窮,天祿允終。他就只好名落孫山了,虧得後來學乖了,改名字叫范鳴和才重新考上。

  科考中最幸運的事

  毫無疑問非“連中三元”莫屬。古代科考以名列第一者為“元”。凡在鄉試、會試、殿試三試中連續都獲第一名者,即被稱為“連中三元”。中國歷史上連中三元者至少有十六人。

  科舉取士對讀書人有極大的吸引力。唐代初行科舉,已有“老死於文場者,亦無所恨”。故有詩云:“太宗皇帝真長策,賺得英雄盡白頭。” “賺得英雄盡白頭”非常形象地表明,科舉制度更像一根魔棍,緊緊纏住了那些渴望仕進的讀書人。

  唐光化四年(西元901年),經皇上特批,曹松、王希羽、劉象、柯崇、鄭希顏等年過七十的五位老人一同登第,號稱“五老榜”。宋代沿襲,為籠絡士人,採取了特奏名制度,又稱“老榜”,意指所取者均為老人,這無疑給了久困場屋者以更大的誘惑力。

  最老的考生

  明代以前,世人對久困場屋者多表示同情,且老而不第者亦自感辛酸,至清代,世人對這些堅守科場的老者則表示讚賞,這些老人家自己也以“奮志科名”而得意。

  康熙三十八年(1699年)己卯科廣東鄉試,佛山有一位102歲的老生員黃章應試,入場時,大書“百歲觀場”四字于燈,令其曾孫為之先導,自言:“吾今科且未中,來科百五歲亦未中,至百八歲始當獲雋,尚有許多事業,出為國家效力耳。”

  黃章,祖籍順德,十四歲時入籍新寧(臺山)開始讀書。黃章從二十歲起就參加三年一次的考試,到六十歲才考取稟生(由縣學宮按月發給學米的秀才),八十三歲時考取貢生(由朝廷發給生活費,入國子監或省貢院讀書的生員)。

  黃章到底還是落榜了。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(省長)很嘉許黃老先生鍥而不捨的精神,召見了他,並贈給他錢和布匹作為獎勵。

  人們真不知對這位百歲老人的癡心應該欽佩還是可憐,是感到欣慰還是痛心。像這樣一輩子讀書,一輩子應試者在不乏其人。

  蒲松齡就是一位一生與科舉制打交道,屢屢落弟的失意人。蒲松齡多次參加考試,對科場積弊有了透徹了解,在他眼內科舉是對士子腐蝕、毒害,他在《聊齋志異》中以辛辣的筆法將科舉批判,他筆下的考官都是不學無術、營私舞弊、貪污受賄的人物,風頭火勢上,他順便還批判了科舉制度下那些熱衷於功名的儒生,真是怨氣沖天。

  惟一的女狀元

  清末,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,為了吸引更多有文化的婦女參加政權管理,專門開設了女性參加的科考,試題為“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”,出身於書香門第的天京女子傅善祥,在答卷中列舉了古往今來賢女之功,深刻批駁了孔子歧視婦女的錯誤主張。她斥責千古聖人的勇氣頗得洪秀全的賞識,洪秀全親自選定她為狀元,並選派她到東王府擔任女簿書。科舉誕生了最早也是惟一的女狀元,只怕太平天國政權的狀元讓人不太信服就是了。

  最後的科舉

  統治者為使“天下英雄入吾彀中”,又不惜代價精心保養和維護著科舉這部精細繁複的人才篩選機器。到了清光緒三十年(西元1904年),中國科舉史最後一次考試終於在喧囂中落幕。隨著清末近代學校教育的興起,全面推行新學制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大趨勢。光緒三十一年,清政府宣佈廢除科舉考試製度。

4 comments:

The Inner Space said...

一口氣讀完全文


一句曰: 「正正正」

收買佬 said...

Thanks ! ^_^

tungpo said...

幾時先再會有巴塞同皇馬睇?

收買佬 said...

看來事件應該好快無事﹐家陣
呢兩間垃圾公司已經玩死全世
界球迷﹐電視台和賭博集團﹐
再搞落去全世界都無著數。

直覺有線播得錄播的桑坦德對
巴塞﹐算係簡接地話件事已經
擺平了。當然﹐只係我的想法。